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红霞教授
刘红霞教授从企业历史亏损的角度,揭示了所有者权益结构失衡对债权人利益的侵蚀机制。通过对长航油运退市与重生案例的剖析,她指出,历史亏损企业普遍存在“高股本、高资本公积、低盈余公积与巨额未分配亏损”的结构矛盾,导致偿债能力持续弱化。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历史亏损企业的债权人保护指标(总资产/总负债)显著低于非亏损企业,验证了“历史亏损对债权人利益有显著负向影响”的核心假设。研究显示,历史亏损企业的资本公积占比过高(均值49.95%),尤其是股本溢价与其他资本公积的闲置加剧了债权人风险。
刘红霞教授指出,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虽能扩大资本信用,但对债权人保护无显著增量效应,“破解高资本公积与低盈余公积并存的结构矛盾,需推动资本公积补亏政策落地”。她特别提到,2024年7月生效的新《公司法》允许资本公积补亏,为债权人保护提供了新工具,但需警惕企业借此进行盈余管理。
刘红霞教授提出三项政策建议:一是企业应通过提升经营业绩弥补亏损,减少对资本公积的依赖;二是监管需确保股本安全性与完整性,限制股东滥用有限责任损害债权人利益;三是优化所有者权益结构,推动资本公积高效利用。她援引新《公司法》案例称,政策调整需平衡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发展可持续性。
文字:赵越
图片:必赢集团bwin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