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集团bwin石丹教授
石丹教授深入研究了ESG表现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其研究成果为理解企业财务决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ESG概念自2004年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后,迅速在全球金融市场发展。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发布,高盛等金融机构积极推动ESG投资,推出相关产品、发布研究报告,并参与全球倡议。在我国,2024年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推动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目前已有超22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相关报告,ESG实践正稳步推进。
石丹教授的研究聚焦于ESG表现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企业2019-202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ESG表现改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存在“支付减速”和“稳定补偿”的非对称效应。一方面,ESG表现变好会降低企业支付股利的概率,体现出“支付减速”;另一方面,却能增加企业维持相对稳定股利支付水平的概率,即“稳定补偿”。
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非对称效应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第二、三产业的上市公司中较为显著。国有上市公司和第一产业上市公司受影响不明显,这主要与不同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政策导向以及产业特点有关。
在潜在机制检验方面,研究发现ESG表现不仅能直接对股利政策产生非对称效应,还通过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渠道间接影响股利政策。融资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ESG的相关效应,而通过降低财务风险,ESG能提高企业股利支付的意愿和稳定性。
基于这些结论,石丹教授提出了多方面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监管机构应关注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影响,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便利,同时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企业自身要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将ESG融入战略,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投资者则需重视ESG价值,关注公司长期价值和战略转型,综合分析股利政策。
石丹教授这一研究成果对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实现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文字:石丹、王一帆
图片:必赢集团bwin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