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必赢集团bwin刘光强教授荣幸入选2024年度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刘光强教授个人学术造诣的高度认可,更是必赢集团bwin在学术领域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刘光强教授有着怎样的学术故事和深刻感悟?又能为青年学者和学术界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宝贵经验与启示?让我们一同走进刘光强教授的学术世界。
刘光强,管理学博士,教授,高级会计师,必赢集团网站必赢集团bwin财务会计系主任,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仅用了5年时间),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会计、智能财务和数字新质生产力。曾任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企业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经办2次IPO和2次定向增发,全面参与建设和运营5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全面参与10亿元以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3个。曾参加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举办的管理会计系统培训。海南省科技厅和海南省社科联项目评审专家,海南省正高级经济师会计师评委,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企业财务顾问。截至目前,已在《Resources Policy》《Finance Research Letter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等S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会计之友》《财会月刊》《财会通讯》《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商业会计》等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7篇中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7篇SSCI二区以上论文),出版专著《股市波动率预测研究》《基于“区块链+”的管理会计数字技能》2部,主持省级科研基金项目6项。担任《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JCR1区,中科院经济学1区)《Finance Research Letters》(JCR1区,中科院经济学2区)《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JCR1区,中科院经济学2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JCR2区,中科院经济学3区)等SSCI期刊和《会计之友》等中文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
专家说
1、荣幸入选2024年度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的感想
获此殊荣,既是对过往研究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鞭策。我始终认为,学术影响力的本质在于知识传播的涟漪效应——当一篇论文能持续引发同行探讨、转化为实践参考,其价值便超越了期刊影响因子的数字表象。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数字化转型中的会计准则重构研究,正是抓住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历史性机遇,这使得研究成果得以嵌入产业变革的实践语境,形成学术与实践的双向赋能。这份荣誉属于整个研究团队。在会计学研究日益跨学科化的今天,没有青年学者们的算法建模能力、没有业界合作者提供的鲜活案例,单靠个人难以完成具有系统性的创新研究。我们通过“理论-数据-案例”三维验证框架,构建了可解释性强的分析模型,这种方法论层面的突破或许是获得学界关注的关键。面对荣誉更需保持清醒。当前会计学科正面临人工智能与ESG双重范式革命的冲击,被引数据的背后实质是对研究者持续创新能力的考验。我时常提醒团队:要警惕“路径依赖的舒适区”,去年我们主动将30%的研究资源转向碳会计智能审计领域,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体现。学术生命力的核心在于始终面向真问题、始终拥抱新方法,这也是我个人未来五年规划的重心。
2、对青年学者的学术规划建议
在学术道路的坐标系中,我建议把握三个维度的平衡:首先,深耕专业内核与拓展学科边疆的辩证统一。会计学研究既要守住“价值计量与信息披露”的学科本质,更需主动对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生态。建议青年学者建立“T型知识结构”:纵向深挖会计理论根基,横向掌握数据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关联学科工具。我们团队要求博士生必须完成计量经济学与Python编程的双重考核,正是基于这种考量。其次,构建差异化的学术身份标识。在文献红海中寻找蓝海需要敏锐的问题意识。建议采用“技术演进+制度变迁”的双透镜观察现实:比如智能财务共享中心如何重构管理会计边界?加密货币波动性对公允价值计量带来哪些挑战?这类交叉性问题往往能开辟新的研究疆域。再者,建立学术产出的节奏感。将研究规划分为三个周期:短期(1-2年)聚焦方法论训练,通过复制经典研究夯实基础;中期(3-5年)打造代表性成果,形成个人学术标签;长期(5年以上)构建理论框架,向学派高度迈进。同时建议采取“721时间配置法”:70%精力主攻核心方向,20%探索新兴领域,10%用于跨界交流。最后强调学术伦理的底线思维。在追求发表速度的同时,务必坚守数据真实性原则。我们团队建立的三级数据复核机制(研究生互检、导师核查、外部专家抽验),或许值得借鉴。
3、对学术界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十年将见证会计学研究范式的三重跃迁:方法论层面,智能技术正在重塑研究工具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文献挖掘系统可自动识别理论缺口,强化学习算法能模拟复杂会计决策场景,这些不仅提升研究效率,更重要的是催生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我们正在构建的“会计政策文本智能分析平台”,已实现准则变动的预测准确率达78%,这预示着解释性研究向预测性研究的范式转变。学科生态层面,融合创新将成为主旋律。ESG报告与财务信息的整合、供应链金融与智能合约的耦合、脑神经科学与会计判断研究的交叉...这些跨界融合正在突破传统的学科藩篱。建议学术评价体系增加"知识整合度"指标,鼓励学者构建跨学科理论框架。社会功能层面,学术界需强化价值引领作用。当算法开始参与财务决策、当元宇宙重构资产形态,会计学者有责任构建新的价值计量伦理框架。未来的学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被引频次,更应表现为对商业文明进化的指导价值。这种变革要求学者兼具工匠精神与战略视野——既要有坐冷板凳的定力打磨微观研究,又要以系统思维参与宏观制度设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双重使命。
刘光强教授对学术的热忱、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清晰展望,激励着每一位投身学术研究的人。未来,必赢集团bwin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深化跨学科研究,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财经人才。同时,学院也将持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师生们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多突破。
图文:刘光强